最模板 - 外贸网站建设,外贸网站模板

最模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故事 >

万通六君子:江湖方式进入商人方式退出(3)

时间:2014-09-09 00:08来源: 作者: 点击:
志同道不合的烦恼 万通六兄弟从相识到共同创业,有偶然因素,也有大家都具备相同价值观的必然因素。六人都受过高等教育,不甘于在传统体制中发展

“志同道不合”的烦恼

万通六兄弟从相识到共同创业,有偶然因素,也有大家都具备相同价值观的必然因素。六人都受过高等教育,不甘于在传统体制中发展,有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梦想和抱负。在创业之初,冯仑等人就提出“以天下为己任,以企业为本位,创造财富,完善自我”的原则和理想。1992年,以冯仑为首写了一篇文章,名为《披荆斩棘,共赴未来》,将自己描写为立志实业报国的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指明做企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当代中国知识青年探寻报国道路,并探寻如何有效地重整资源。文章相继被《海南开发报》和《中国青年报》转载,引起了很大反响。

中国新兴民营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往往会选择快速扩张,进行盲目的多元化,万通也不例外。1994年起,万通开始了全国性的多元化投资和盲目扩张,进入地产、金融、商贸等多个领域。

1995年之前,六兄弟配合得很好,也协调得很好。当时,六个人以海南为中心,分散在广西、广东附近等省份,经常见面。1995年起,万通的业务开始分布到北京、上海、长春等地,六兄弟分布在不同省份,负责各地的业务。由于当时沟通不便,造成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六个人性格不同、地域和管理企业的情况不同,不可避免的,大家在一些事情上形成了分歧,相互之间越来越不容易协调,

虽然资源和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六个人仍然保持个人收益上的平均主义。当时他们确定了3条土规则:第一,不许有第二经济来源;第二,不转移资产,不办外国身份;第三,凡是在公司生意上拿到的灰色收入统统交回公司,六个人共同控制这笔钱。

在经济上六个人都没有计较,但大家对生意的看法和理解出现了分歧。首先是资源分配的问题,同样做房地产,有的人说深圳好,有的人说西安好,有的人说北京好,但资源是有限的。开常务董事会时,大家会互相认为对方的项目不好,由于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大家很难达成统一。当时潘石屹在北京担任万通实业总经理,北京的资源配置最多,慢慢的,各地开始绕过常务董事会,直接向潘石屹借钱,导致万通集团公司几乎成为了一个虚拟的总部,主要的业务和个人都在外地,谁拿到各地的具体项目,谁就是老板。

另一方面,六个人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也产生了分歧。有的人比较激进,主张进行多元化,有的人比较保守,认为应该做好核心业务;有的人不愿意做金融,有的人不愿意做商贸。有的项目在某几个人强力主导下,会做,但做得顺利还好,一旦不顺利就会导致怨言。例如1994年收购东北华联,六个人的意见并不统一,在冯仑和王功权的主导下,万通用7000万收购了,但之后的整合一直不顺利,成了一个费时、费力、费钱的乱摊子,最后赔了4000万,冯仑和王功权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和其他民营企业不同的是,六个人并不是在金钱上产生了矛盾,而是在公司战略和上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但六个人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因为共同理想走到一起,又经历了重重考验,彼此间有着深厚的感情,都不想分开。冯仑曾回忆:“1994~1996年,几年里六个人没事就凑在一起讨论究竟应该怎么走,有的人难受得哭了。外人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痛苦到什么程度。”

潘石屹也曾回忆:“我非常珍惜和怀念我们曾经一起创业的那段历史,但每一个人都太有自己的主见了。”

3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