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模板 - 外贸网站建设,外贸网站模板

最模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故事 >

60后理想主义者:科学家商业化成功的少数派代表(3)

时间:2014-09-09 00:08来源: 作者: 点击:
逃离科研院所 4个人中,最早立志的是李锂。肝素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在改革开放后这种重要的医疗物质才被中国人所知。中国有丰富的肝素资源

逃离科研院所

4个人中,最早立志的是李锂。肝素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在改革开放后这种重要的医疗物质才被中国人所知。中国有丰富的肝素资源,却没有相应的制造技术。很多老外来中国收购肝素粗品,肝素一下变得很热门。1984年,还在大三时李锂就开始了肝素钠的研究。这个选择一下就延续了26年。

1985年,当李锂休学搞肝素钠研究时,其他3个人本科毕业。王跃林和谢逢春顺利考上了化学系研究生,黄世伟被分配到了位于四川绵阳的一家研究院。1987年,曾休学两年的李锂大学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关于肝素钠的。当时大学毕业分配要留在成都竞争非常激烈,成都肉联厂下属的生化研究所有关领导看到了李锂的论文,直接把他要到了单位。

成都肉联厂生化研究所的条件很差,就在屠宰场附近的几间破旧的房子里,常年恶臭不已,十几号人挤在一间屋子里做实验。这还不是最坏的。“一个课题通常是领导一句话,说不做就不做了。有的成果出来了也只是束之高阁,毫无用处。”李锂说。

他研究的胆红素标准物质,当年获得了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随即便被束之高阁。1990年,由于成都肉联厂改制等原因,李锂辞职下海,通过肝素钠粗品逐渐完成了原始积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肝素钠提纯技术的研究。1998年,肝素钠行业最大、最权威的公司sinofi·aventis肯定了李锂的研究成果,而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促使李锂下决心在深圳重新创业。那时他给谢逢春打过一个电话。谢逢春对一个细节记得很清楚,“李锂告诉我,前一天,他在实验室又整整待了24小时。”他们4个人都有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做研究的经历。

最先参加工作的黄世伟,遇到了一个“温水煮青蛙”的问题。研究院待遇很好,但是年轻人很难有做课题的机会,上班几乎就是看报纸。在彷徨中过了两年之后,他开始在业余时间做一项研究。在有成果之后,他给很多企业、科研单位写信推荐自己的成果。“当时这么做不是为挣钱,就是一个年轻人,希望获得更多的机会,能做更多的事情。”黄世伟说。

利尔化学是研究院下属的民品开发公司,长期亏损。在1990年代的形势下,利尔化学在研究院打出招聘广告,希望有科研人员加入。只有黄世伟一个人选择了它。他进入利尔化学时,正是员工纷纷逃离之时。很多人想尽办法想回到安稳的研究院。利尔化学当时购买的是俄罗斯的技术,但是却始终做不出合格的产品。黄世伟通过研究,几乎完全推翻了原来的技术和程序,这才做出合格的产品。黄世伟后来担任研发部主任,利尔化学的主打产品,大部分是在他的主持下开发完成的。

王跃林也有科研院所的工作经历。1988年,研究生毕业之后,王跃林被分配到化工部有机硅研究中心(即“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所”)。在1992年,王跃林也离开了研究院,跟随老师到广东南海的一家公司打工。导致他离开的直接原因是单位分房不公的问题,他直率的个性与僵硬的体制时常会发生碰撞。他的主要研究成果,也是在离开研究所之后获得的。

在1990年代,“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已经成为流行的价值观。由于待遇问题,一大批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下海。对于研究所生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体会:中国科技发展的希望在企业,而不是科研院所。

“为什么我们的产业发展快、而科技发展慢?”谢逢春说,“是因为市场是公平的,可以直接检验技术的好坏,所以好技术都在企业里面。但是我们的学术评价体制是不公平的,所以科研院所很难在科技上起到带动作用。”

“1990年代那批下海的科研人员和刚刚兴起的民营企业,给中国的科技创新做了很多重要的事。”王跃林说,那个时候市场不发达,但是科研人员没有今天这么浮躁,反而能做出些成果。“像有机硅领域的技术创新,基本上都是1990年代完成的。现在大家都是在东抄西抄。”

3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