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模板 - 外贸网站建设,外贸网站模板

最模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故事 >

年销售额过亿:上阵父子兵 从小作坊到大买卖

时间:2014-09-09 00:08来源: 作者: 点击:
崔文树 爸爸是个老工匠,儿子是个新闯将,这样的组合却使一个家具小作坊开始了年销售额过亿的大买卖。 父主内、子主外,不做小家具,要玩大家风范。这是崔建军对自己家族企业

崔文树

爸爸是个老工匠,儿子是个新闯将,这样的组合却使一个家具小作坊开始了年销售额过亿的大买卖。

父主内、子主外,不做“小”家具,要玩“大”家风范。这是崔建军对自己家族企业——北京京华鸿艺术红木的设想。父亲崔文树是董事长,主管生产,儿子崔建军任总经理,负责营销。“在今天看来,我和父亲的配合可谓天衣无缝。”崔建军说,“父亲从小接触明清家具,技艺精湛,任何旧家具只要他看一眼就能知道朝代、风格,甚至出自什么地区。”

在儿子心目中,父亲所代表的精湛技艺让崔建军一直存有莫名的崇拜。走上红木家具的经营之路,也是因为父亲的影响。“我从开始懂事的时候,父亲就在忙着从各地收购各种旧家具,我每天都能看到很多家具被买入卖出,从小帮父亲打下手,从小听父亲讲各种家具的鉴别、养护知识,长大后受益匪浅。”

然而当走出校门的崔建军正式踏入红木家具市场后,他与父亲之间却不再只是简单的协作关系,传统技艺的延续与现代经营意识的冲突摆在二人面前。

分歧要不要做旧家具?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这个名词刚刚深入人心。当中关村[6.62 0.91%]日益成为电脑配件集散地的时候,家住河北沧州青县的崔文树也看到另一番红火景象。

“青县本是远近闻名的穷县,但在80年代初,却有很多村民主动出去‘喝家具’,也就是收购各种旧的明清家具,回来后再转卖给京沪广、香港、台湾,甚至比利时的客商。”崔文树说。

儿子崔建军就是看着这样的家具市场形成的一代。“那时他们把旧家具收上来,成本翻10倍卖给常驻村里的各地客商,而这些客商再将价格上扬10倍卖给国内外的买家。巨大的利润,让这条家具产业链逐渐形成。”

然而,旧家具在民间的保有量毕竟有限,1997年前后行业发展出现了瓶颈。

“我那时刚刚离开学校不久,就和父亲谈起不再收购旧家具,转而制作‘高仿’家具的想法,即制作新的明清样式家具,然后做旧,再销往市场。”崔建军说,“但父亲对我的思路极力反对,他认为做人、做事应力求真实,不能用‘高仿’的产品来蒙蔽客户。”

事实上,崔建军并非想通过作假的方式来回避旧家具市场即将消逝的现状,他进一步向父亲说明,“我的考虑是目前旧家具已然没有空间,甚至残件(有破损的旧家具)也越来越少,我们为何不能用更好的材料(例如紫檀木),依托父亲数十年的手艺,虽将新家具做旧,但却以新家具的低价格销售。这既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明清的古典文化,也能赢得客户的理解,并能拓宽我们的生存空间。”

几番争论之后,父亲终于同意了崔建军的想法,但要求必须保证所有新家具的品质不能降低。

有了固执的父亲保驾护航,从1997年起,崔氏父子就成立青县第一家开始规模化生产新家具的企业——(北京)京华鸿红木家具公司。

“建厂的思路,父亲起初也是有顾虑的,毕竟在我的家乡,村庄里的人都已经习惯先购入旧的,修钉后直接再卖出,思想改变谈何容易。”崔建军说。

但庆幸的是,这次父亲并未体现出当初拒绝“高仿”似的固执,而是静静地听完儿子的想法之后说,“我不会阻拦你去建厂,但我也不表示赞同,未来市场会是怎样,你有你的看法,我期望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父亲的默许,让崔建军像开足了马力的F1赛车一样,在最短的时间里调查市场、分析产品。到了1997年末,经父亲严格把关的第一批“高仿”产品,通过崔建军的双手正式推向了市场。

那一年,崔建军在北京的潘家园摆了一个地摊。起初是比较艰苦的,他偶尔接触一些小单。终于在坚持了一年之后,他拿到一份近30万元的订单。

1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