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报价 | 域名主机 | 网络营销 | 软件工具| [加入收藏]
 热线电话: #
当前位置: 主页 > 站长资讯 > 电子商务 >

取个洋名就能骗倒50万人?中国成外国传销重灾区

时间:2016-06-14 09:16来源:未知 作者:最模板 点击:
没了古代的四大发明,现在的中国有了新特产山寨。中国山寨无所不能,除了山寨个美国苹果机、意大利包包,现在连国外机构也山寨不断,而它们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可比山寨手机大多

没了古代的四大发明,现在的中国有了新特产——山寨。中国山寨无所不能,除了山寨个美国苹果机、意大利包包,现在连国外机构也山寨不断,而它们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可比山寨手机大多了。

这两天,一个2016年全球最火爆的金融互助平台被曝光是个挂洋名的山寨机构,该平台全称为YBI金融互助平台,公开宣传项目是由英国王子基金会发起,倡导“众筹+公益”的模式,主要帮助青年实现创业梦想,一时间迅速抢滩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社交网络,并通过鼓励发展会员的方式前后吸引会员数十万。

但这些不过是一场精心的骗局,目前登录英国YBI官网首页中国版块,会发现该页面用中文置顶信息强调中国大陆利用YBI诈骗的行为非常猖獗,未在中国设立任何合法机构,相关索取资金的行为均为诈骗。真正的YBI确与英国王室有关,全称为Youth Business International,中文译名“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是由英国王子基金会与英国威尔士王子国际商业领袖论坛共同组建的公益机构,致力于帮助青年创业提供就业机会。

山 寨 YBI 坐实欺骗后,号称 47 万会员的该平台突然爆出消息称互助盘暂停匹配,多名会员表示资金被冻结无法取出,具体的影响与危害目前还未得到真实的统计。社交媒体普及时代,一大波山寨老外机构、假借互联网金融等虚名的类传销正通过熟人为主的社交平台传播,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识破它们的常用招数。

一、傍老外名牌,装国际范儿

YBI金融互助平台就是典型的这一类。从名字到宣传语到诈骗方向,紧紧抱住英国王子的大腿,而且建立了多个山寨网站(目前已经无法打开),对于鉴别能力一般的网民,很容易在网络检索时被这些真假莫辨的信息误导,一般人会觉得网上有信息可查、又是和国际知名组织合作的,肯定可信。

这种一英文命名假装国际范儿的互联网诈骗机构,要的就是这种让人不明觉厉的气场,从而吸引受害者。在互联网经济流行之前,同样的套路在线下也发生过很多次,比如“诈骗集团捏造服饰行业洋品牌致万人受骗”之类的新闻,又像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带“洋味”的服装品牌,光“华伦天奴”就有华伦天奴·路易、华伦天奴·古柏、鲁加诺·华伦天奴、圣·华伦天奴、华伦天奴·GV等各种似是而非的山寨“衍生”品牌,并且堂而皇之地进入二三线城市的商场。

曾有司法人员向媒体总结了假洋品牌的惯常操作方式:一种是中国企业在国内注册商标,但在名字的编排上尽可能西方化,给消费者以外国品牌的直接联想,换到互联网金融诈骗领域就是上文的山寨YBI;另一种是中国企业到海外注册一个带洋味的商标,然后“洋作中用”回本土高价卖。

与这种方式异曲同工的是,找个外国人撑门面或者直接就是外国人来中国行骗。同样是今年被曝光的“MMM金融互助”,之前就把创始人谢尔盖·马夫罗季宣传为俄罗斯数学家,但实际上这位“数学家”是个胆大的骗子。早在2007年,他就因为用“MMM”这一套进行违法犯罪,被俄罗斯当局指控犯有诈骗罪,并判处4年6个月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又重操旧业,重新包装自己,到国外实施诈骗,骗完印度骗中国。

二、用不切实际的高收益作饵

假装外国机构、国际名人只是投资领域惯用的“讲故事”手法,这些诈骗性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画大饼,找到轻信者们,用超出市场正常水准的高回报率做饵,一步步吸引他们参与投入资金以及进一步发展下线加入。

“山寨YBI”与“MMM”的最大相似点在于高得离谱的宣传收益,比如,当后者号称“投资60元-6万元,满15天可提现,日收益1%,月收益30%,年收益23倍,无手续费”时,前者则宣称“加入团队,一个月保守利润120%。”

这类金融平台还设置“推荐奖”、“管理奖”等奖金制度,鼓励投资人发展人员加入,并按加入先后形成层级关系、计算返利金额,以此激励模式鼓励会员不断发展更多的下线。一旦卷入,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当局者迷,看不清这种没有实际盈利能力,靠引进新投资者偿还老投资者的利息的平台,本质上就是一场“庞氏骗局”,只是把以前的传销旧瓶装新酒,加了一个互联网金融的名头而已。稳赚不赔,一本万利,摆明了是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资金运转不可能长期维系,一旦上游出点事情、资金链断裂,投资人将血本无归还不受法律保护。

三、多种社交平台轮番洗脑

微信异军突起、一家独大的现象早就暴露了中国式互联网社交的特点:熟人圈传播。这些传销式互联网金融骗局传播时也牢牢抓住这一点。

之前被曝光的“WV梦幻之旅”就是通过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让上百万人中套,有受骗者被告知朋友圈见到的那些“WV梦幻之旅”成员环游世界各地的照片都是精心骗局时,还表示疑惑:“都是熟人,照片怎么可能是假的呢?也太费事了吧?”而当你进入某个相关微信群,一百个群成员里可能有50个是托儿,他们一唱一和彼此吹嘘又赚了多少钱、去了多少国家旅游、拉了多少新会员时,可能只是调动你对奢侈生活的向往,最终掏空你的钱包让你哪也去不了。

通过付费等手段在财经类网站发布一本正经的“新闻信息”也是洗脑手段,在网上搜索“金融互助平台”可以看到山寨YBI等信息赫然出现在网易财经、财经网金融等专业网站,而且以“不会倒的公益组织”以及一些专业术语让项目显得更加正式可靠。

但不管怎么正经,马脚总会暴露,和真正靠谱的财经新闻不同的是,这类假装正经的互联网圈钱软文总爱在正文中放入“神迹导师”之类上线的微信号或QQ,吸引潜在的被骗者。

 

身为局外人的你可能会想问,既然他们想多骗人、多圈钱,为什么不伪装到底,把新闻做得更逼真一点呢?

关于这个问题,举一个类似的例子,相信用过手机的人一定收到过类似短信:

“恭喜您成为《我是歌手》幸运观众,您的手机号码获得了砸金蛋的机会。”“爸我在外嫖娼被抓手机被没收,快汇5万保释费到XX。”

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这些这么低级的骗局还有人信吗?之前微软的研究人员用“尼日利亚王子邮件”的例子回答了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若骗术太高明,第一步上当的人可能有不傻的,骗子得雇更多的人进行后续沟通和筛选,如果骗术显而易见还上钩,骗子下一步的成功率要大得多,省钱省力集中精力骗单纯的热门。

所以,骗子才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当你不幸被互联网社交平台骗术击中时,一方面可以怪有关部门在风险提示、评估和即时发布的机制上的疏漏,以及社交网络朋友圈时代传销太多

(责任编辑:最模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