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模板 - 外贸网站建设,外贸网站模板

最模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故事 >

浙江商帮:闷声发财赢天下

时间:2014-09-09 00:10来源: 作者: 点击:
只有鸟儿飞不过,没有走不到。哪里有,哪里就有浙江人。作为中国的犹太人,浙商的商业渗透能力,屡屡让经济学家和各地政府官员惊叹。 做别人不愿做、不敢做、没有实力做的事,

只有鸟儿飞不过,没有走不到。哪里有,哪里就有浙江人。作为“中国的犹太人”,浙商的商业渗透能力,屡屡让经济学家和各地政府官员惊叹。

“做别人不愿做、不敢做、没有实力做的事”,以及的抱团精神,铸就了500万浙商的商业江湖。

苏N00000,黑色劳斯莱斯。

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特批的车牌,手工打造的顶级房车,给41岁的挣足了面子。

5月29-31日,2009在杭州举行,数千浙商巨贾云集。将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特别奖的奖牌授予昆明市市长张祖林、从浙江省领导手上接过浙商创新奖、与宿迁市市长缪瑞林一起参加五万浙商投资宿迁答谢会,江苏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刘卫高可谓马不停蹄。

这已经是刘卫高第五次参加浙商大会。从2005年首届浙商大会开始,刘卫高一次都没有落下。

紧跟高官闷声发财

介绍刘卫高的身份是个难题。在浙江义乌、江苏宿迁、云南昆明,刘实际控制的企业有上十家。3个城市中,义乌是他的起点,宿迁是他的福地,昆明代表着他的未来。

头顶着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宿迁建市十年十大功臣、宿迁市工商联主席、宿迁浙江总商会会长的光环,从老家义乌创办芬莉袜业起家的刘卫高,被称作是明星官员仇和“最铁杆的朋友”。

2004年,受时任宿迁市委书记仇和等官员之邀,刘卫高北上宿迁,创办了江苏芬那丝企业有限公司,将宿迁当作义乌之外的另一个袜业基地。之后,尝到甜头的刘卫高投资26亿元,新建了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并在商贸城开业时将央视“同一首歌”请进宿迁。刘卫高一举成为宿迁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2007年12月,仇和调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刘卫高即追随而去,于次年5月在昆明成立注册资金高达5亿元的云南中豪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据称总投资350亿元的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项目。

如今,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已经封顶,今年12月就要正式营业。

相对比、楼忠福等人,在浙商大腕云集的浙商大会上,刘卫高说不上知名。即使在义乌,刘卫高的芬莉袜业,也被浪莎和梦娜两大品牌盖住了风头。不过默默无闻并不代表没有实力,关键时候,刘卫高可以直接向昆明、宿迁的市委书记、市长反映问题。但刘卫高很少这么做,与大多数浙商一样,他更习惯于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闷声发大财”。

到宿迁、昆明投资后,刘卫高将义乌的几个企业交给妻子打理,但他不会忘记义乌对他的商业精神的熏陶。义乌虽然只是浙江一个县级市,但要在这里出人头地亦属不易。在义乌这个弹丸之地,做饰品的周晓光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浪莎收购了上市公司,梦娜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袜类独家供应商,做相框的王斌买了私人飞机,做衬衫的陈溪见还组建了钱塘航空公司。

浙江商帮发家之路

只有鸟儿飞不过,没有浙商走不到。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这是浙商经常挂在嘴边、也最引以为豪的两句话。

作为“中国的犹太人”,浙商的商业渗透能力,屡屡让经济学家和各地政府官员惊叹。

没有确切的数据,能说明有多少浙商在全国布局。根据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的调查,早在2003年,国内在浙江省外经商办实业的浙商就已达到400万人。如果加上浙江省内和国外的浙商群体,浙商人数远在500万之上,正是他们构成了富甲天下的中国第一商帮。

来自各地商会的信息显示,截至2008年底,浙商在广东的投资超过2000亿元,每年汇回浙江的现金就超过200亿元。在山东,浙商投资达1000多亿元,其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200多个。即使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贵州,浙商历年到位投资,也已达450亿元。2008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商控制的企业就有近200家。

在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看来,浙商在各地的创业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浙商在外主要是“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如修鞋、弹棉花以及走街串巷、小商小贩等。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至1990年,浙江常年在省外务工经商人员达100万左右。

上世纪90年代,浙商开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先后在省外创办了一大批“浙江村”、“温州村”、“义乌路”、“台州街”,并开始在服装、轻纺、日用小商品等行业投资,进行“销地产”。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00年,浙商在外人员达207万。

2000年以后,许多业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浙商,转而“做别人没有实力做的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以及中西部地区各地政府争先恐后地招商引资,吸引了浙商的大规模投资,许多浙商得以在这一阶段,成为足以称霸一方的商业大鳄。

“白天当,晚上睡地板;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 有研究者把“浙商精神”归纳为“两板、四千精神”,并将浙商的商业才能形容为“遇到阳光就灿烂,遇到雨露就发芽”。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号召全民学习浙商精神,许多媒体开辟专栏进行讨论。如《西安晚报》就曾将陕西人和浙江人进行对比,找出“老陕”存在的33个差距,引起当地不少人的共鸣。

2006年5月,首届中国商帮峰会在杭州举行,浙商、徽商、粤商等中国十大商帮汇聚杭州。此次峰会上,浙商的抱团精神,被各地商帮公认为浙商独有的基因。

以温州人为例,只要有温州人的地方,几乎都有温州商会,目前,全国各地仅温州商会已经超过170家。事实上,各地的许多浙江商会,就是在温州商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2004年,温州的神力集团、奥康集团、法派集团等9家企业联合组成中瑞财团,进行房地产开发,曾经轰动一时。次年,新光饰品、真爱毛纺、宝娜斯袜业、万厦房地产等4家义乌企业组成的浙江富越控股集团,斥资3亿元入主上海老牌商业企业美丽华,再度成为媒体热炒的话题。如今刘卫高在昆明投资的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亦由25位浙江商人联袂投资。其他诸如炒房、炒煤、炒矿等资金密集型投资,更不乏浙商联手的例子。

到省外投资,能得到当地领导的重视,是投资成功的一大关键,与某些领导关系熟稔,又是一张王牌。在5月29日浙商大会的一个发言中,某省浙江商会会长,甚至当众讲他跟该省领导如何如何熟悉,并不无炫耀地表示,他刚刚跟该领导通电话,帮领导落实了一个投资项目。

务实的政治诉求

“我个人对于浙商是特别的尊敬和敬仰,一个方面是因为浙江人历来都是非常的勤奋,而且也非常富有。另一方面,浙商跟其他商派相比,即使是有钱了,也不想从政,我想这一点也是值得尊敬的。” 在今年的浙商大会上,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说。

在时代周报记者接触到的众多浙商中,想从政的确实不多,目前只有传化集团的徐冠巨担任了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工商联主席的职务。倒是有包括前温州市副市长吴敏一在内的许多政府官员弃官下海。不过浙商虽然无意从政,却颇懂得利用政治资源。时下许多浙商热衷的,就是成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团中,有12位民营企业代表,和万向集团的鲁冠球、娃哈哈集团的宗庆后、雅戈尔集团的李如成。此前,广厦集团的楼忠福、万事利集团的沈爱琴、星月集团的胡济荣、横店集团的徐文荣、苏泊尔集团的苏增福等,都当选过全国人大代表。浙商成为民营企业家中,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最多的群体。

此外,在各地浙江商会会长中,还有3人为全国人大代表,分别是上海浙江商会会长郭广昌、浙江商会会长郭向东、江西浙江商会会长陈志胜。其他省市的会长,如赵勇强为河北省人大代表,为河南政协常委,连良桂为天津市政协常委,吴建国为云南省政协委员、昆明市政协常委,叶森林为贵州市政协委员、贵阳市政协常委。陕西、甘肃两省的会长谢秉艾、张国芳,则分别担任过西安和兰州的人大代表。唐山建龙实业的张志祥,曾是十届全国人大河北代表团的代表。

据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在全国各地担任省级人大代表的浙商,尚有几十名。浙商人大代表中,还出现了一对夫妻档。在北京创业的浙商俞学文,去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其妻子朱丽俐则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

级别稍低的浙商也不乏从政热情。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在青海,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有浙商48名。在江西鹰潭,2004年以来,已经有6位浙商当选为市人大代表,8位浙商当选为市政协常委或委员,另有多名浙商被授予鹰潭荣誉市民、鹰潭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在一些地方,浙商因为占据了较多经济、政治资源,已经引起当地人士的一些非议。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