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模板 - 外贸网站建设,外贸网站模板

最模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故事 >

杉杉控股郑永刚:从巴顿将军到隐形人(2)

时间:2014-09-09 00:10来源: 作者: 点击:
我是谁? 五十而知天命。尽管郑永刚是个不会轻易透露心迹之人,但是已届知天命之年的他,偶尔也会泛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著名的我是谁这样的哲

“我是谁”?

五十而知天命。尽管郑永刚是个不会轻易透露心迹之人,但是已届知天命之年的他,偶尔也会泛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著名的“我是谁”这样的哲学问题。

郑永刚是谁?服装界的“巴顿”?投资银行家?没人能回答郑永刚是否曾经想到过这些问题。但2009年和世界500强伊藤忠的合作显然体现着这种思索。2月16日,杉杉集团与伊藤忠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后者从腰包摸出100亿日元(约7.5亿元人民币),拿下杉杉集团28%的股份。

“杉杉从20年前的资不抵债,到在我手上起死回生,再到现在的‘全国500强’,我个人是呕心沥血,但也俨然成了决策的‘一言堂’,这将会给未来的发展带来弊病。要淡化个人‘一言堂’和个人崇拜,反复强调制度化、科学决策。近几年来,我一直在寻求公司管理模式的突破。我现在把杉杉做到118亿,进入‘全国500强’,也就仅此而已。”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郑永刚坦言。

2007年,郑永刚辞去了杉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仅担任“杉杉系”的最高指挥官——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郑永刚表示,希望2009年将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也交出来,只是作为实际控制人。“未来我郑永刚发表的任何观点及思路,必须通过决策委员会讨论决策,这样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才50出头的郑永刚似乎迫切地希望当一个“隐形人”,而不是杉杉的“家长”。

进退之间,郑永刚的心态微妙。

事实上,在他的企业生涯中,郑永刚好多次的“失误”,使得杉杉丧失了多次“做大”的机遇。

1996年,彼时正是中国房产处于最低谷的时刻,郑永刚大刀阔斧砍掉了一些行业,其中就包括地产。此举把旗下地产资源卖在了“地板价”上,失去了此后十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发展最为壮观的行业大举拓展的机会。

另外一次“失误”则发生在1999年。当年中信证券(26.15,0.07,0.27%)在增资扩股时首先想到的是杉杉,而不是其同城兄弟雅戈尔(12.20,0.56,4.81%)。在当时,总部位于上海的杉杉一度被认为是比后者更“大”的企业。在几轮谈判之后,中信证券方面和杉杉初步谈定后者以每股1.6元的价格获得前者2亿股。但过于精明的郑永刚却希望能够在价位上更“优惠”些,提出了1.4元/股的价格。就在此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雅戈尔以1.6元/股的价格“劫走”了这笔买卖。

事后看来,杉杉失去了一次大好机会。根据雅戈尔公告显示,在股改、大小非解禁之后,雅戈尔在减持1.05亿股流通股带来的收入在30亿元-50亿元之间,这还不算上中信证券的历年分红——仅仅在2005年股改之前,雅戈尔获得中信证券的分红就达到了1.7亿元。

一位杉杉高层表示,郑永刚的投资成功之处在于“止损很快,发现不对退出很坚决”。而这恰好也是郑永刚的短板。纵观杉杉的投资历程,可以发现杉杉很少在行业谷底的时候进入投资,这或许可以解释郑永刚错失两个投资机遇的原因。

而除了行业进出之外,郑永刚在其他战略决策方面也不无争议,典型的就是1998年以后的自砍服装渠道瘦身:除了完全采用加盟体系销售之外,杉杉当时是否还有别的选择,既能解决库存问题,又能维持乃至进一步提升销售能力?引进Outlets(奥特莱斯),利用资本整合服装渠道,这是否是过往思路的反思?

对于这些问题,郑永刚在面对外界时的回答通常是“巴顿将军”式的——巴顿是从未失败过的。但这是郑永刚内心深处的答案吗?

杉杉集团的一位高层说:“郑永刚其实比别人都清楚自己。”

(本刊记者潘敏敏、龚艳对本文亦有贡献)

2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