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模板 - 外贸网站建设,外贸网站模板

最模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故事 >

解密科伦药业奇迹(2)

时间:2014-09-09 00:08来源: 作者: 点击:
2.科伦的并购法则 并购是科伦药业的主旋律。 1997年、1998年,我们就开始做些兼并了。科伦药业总经理程志鹏说,仅从2003年到2009年间,其就花费1.5亿元并

2.科伦的并购法则

并购是科伦药业的主旋律。

“1997年、1998年,我们就开始做些兼并了。”科伦药业总经理程志鹏说,仅从2003年到2009年间,其就花费1.5亿元并购了13家公司。兼并收购形成了一张由生产基地和经销商形成的巨大网络,这张网赋予科伦药业的不仅是规模带来的采购、生产成本、物流成本的优化,后续的新药也能通过这张网源源不断地流到各地去。

最初其策略是“低成本扩张”:收购基本处于停产、破产状况的企业,当年收购新源制药只用了100来万;碰上科伦没能力兼并的企业,就采取“先租后买”的方式,比如现在的湖南科伦,就是用租赁所赚的钱再来买下来的资产。

而并购的机会一直都有。2000年国家强制推行GMP标准创造了一次机会;当年房地产、酒企的资金大量涌入大输液又给2003年前后的行业整体创造了机会。2010年新版GMP标准的推行又将带来新的并购机会,一方面诸多企业需要认证,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期下的投资意愿却在收紧,“这个市场也过了只要上GMP就能赚钱的神话期”。在行业自然兴衰的普遍经济现象下,基本药品的降价更加剧了大输液领域的“整合”。

在科伦药业从2003年到2009年并购的13家公司中,当年盈利在100万以上只有2家,其他都处于亏损或微利的状况;但到2009年底这13家公司的销售收入已是14.62亿元,占科伦药业总收入的45%,1.62亿元的净利润则占公司总利润的37.26%。

“我们通常会派出产、供、销、人、财、物这几方面的专业团队,去帮助企业建立标准、完善流程,导入管理和技术。”刘革新说:团队必须是可以复制的,否则无论多么成功都可能是建立在偶然基础上的。

科伦药业从一开始就把计划作为和“质量控制”同等高度的战略考虑。最初引进了源于英国海军的“见习舰长计划”,其员工获得提升的资格性条件就是要有人来接替其工作;而“培养出超越了自己的接班人”则是老同志享受企业离退休待遇的前提。现在其内部则推行“远航”计划,“以20年为一个年龄跨度来培养接班人”。80后女孩晋可就是其着意培养的第三代领导人集体中的一员,她所在的临床药学服务部是科伦药业攻占和维护高端市场的先锋,为医院的静脉药物配置提供服务和学术支持。“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科伦药业本身1+X的组织结构又为“复制”创造了条件:其在全国只有一个管理中心、一个财务中心、一个营销中心以及一个研发中心,所有的研发、营销活动都由总部把控,各地的分支机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工厂”。这些并入科伦药业的生产单位,又能借力这个网络以发展。若某个产品品类只由某个企业小规模生产,其可以借力“药监局关于集团内部成员可以委托加工产品的政策,改变这种孤网作战的局面,使得产品发挥最大的市场效能”,因此并购时运行不佳的企业往往能异军突起。

“做企业的人只有两条路:要么做好、要么卖好。”愿意卖的科伦尽量给好价钱,愿意做的就给那些创始人留股份。刘革新认为,实现本地化运营和管理是企业扩张的基础。“很多创始人都选择了和科伦药业一起成长。”程志鹏说,科伦药业实际上不是一匹黑马,而是一个黑马群。比如昆明南疆制药厂的原董事长,现在还担任着董事长。最新收购的浙江国镜也如此。“惟有企业搞得好,他们才会愿意跟着一起走;若科伦药业搞不好,人家自然会用脚投票。”刘革新说。

在这诸多看似凌乱的并购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条清晰的主线:企业家的扩张冲动、万丈雄心一定要理性地和他所有的资源、能力相匹配。“如果不匹配,企业很容易像小孩一样会被涨坏。”2003年前后,当时有很多人找上门要求科伦药业收购他们。程志鹏回忆说,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拒绝了。从1997年做第一个并购开始,科伦药业内部就树立了一个叫做“优势集中”的原则:如果所具备的资源、能力足以同时兼并三个企业时,“我们一定只兼并其中一个”:那个在市场重要性和产品互补程度最高,并购成本最低的那个对象。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熟读《孙子兵法》的刘革新,也把这句兵家之道用到了企业并购上:科伦药业的并购成功在于其选择了肯定会胜利的因素,由此避免了失败。“我们只是量力而行,提前筛除了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这就要求冷静对待自己,宁愿把自己的实力看得低一点。

但也有例外。那是在科伦药业历史上的光辉时期,2000年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科伦药业连租赁带收购把3个企业纳入体系,短时间内把产能从原有的几千万瓶提升到2亿瓶、跻身中国大输液第一集团军。当时“所有的资源都不匹配”:管理力量被稀释、资金链绷得很紧。

对这种状况,其内部有过不同意见的。“那一年所有的并购行为,我都称之为先开枪、后瞄准。”刘革新说,时不我待。当时市场全部是“现款现货”,工厂一旦资金注入就立马会有市场、会有利润。“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开会去讨论可行性,就会错过机会。”非常时期只能非常对策:在资金上通过促销迅速回笼资金,为并购提供条件;而管理人员被要求强行起飞,空中加油。

这3个并购中,有一个甚至未能“通过表决”。按照科伦药业内部的并购流程,并购意向不仅要具体讨论,还要由董事、监事、高管全体人员参与的战略发展委员评估并投票同意。“但当时战略委员会认为这项并购没有价值。”持不同意见的刘革新决定行使自己的大股东权力,他向董事会抵押了股权:倘若这项并购失败,其他股东可以免责,而刘革新的股权将以当时的市场价变卖以补偿这个损失。

“这种责任和权力的对应是很重要的。”刘革新说,目的是保证程序和结果的合理性。“但如果每个程序都如此运作,就不可能出现伟大的公司。”这种时刻董事长和CEO的决策就变得尤为重要,“否则何以表现他们对企业发展的实质性作用?”

2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