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模板 - 外贸网站建设,外贸网站模板

最模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故事 >

印尼首富陈江和:26岁时成亿万富翁(2)

时间:2014-09-09 00:08来源: 作者: 点击:
人生中的第一间工厂 在赚得第一桶金之后,陈江和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短短几年中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就停止不前,他日思夜想的一个问题是:不能总是

人生中的第一间工厂

在赚得“第一桶金”之后,陈江和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短短几年中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就停止不前,他日思夜想的一个问题是:不能总是依靠一个石油公司客户,如果有一天,石油公司不能再为自己提供市场和利润,该如何让公司继续经营下去,又如何养活自己的员工?

他强烈地意识到,未来,企业还是应该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一个现象引起他的关注,印尼的森林行业都在出口原木,而不少原木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后,被加工成夹板再返销到了印尼。一立方原木出去,只有0.5立方夹板回来。即便如此,加工厂家还能获得可观的利润。此时,陈江和脑中盘旋着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印尼直接生产夹板,利润不是更可观吗?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陈江和开始筹建自己的第一间工厂——三夹板厂。

在印尼做夹板生意,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想法。直接出口原木收益快,钱非常好赚,而建工厂、做工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麻烦自不待言,回报率如何还未可知。

别人不愿意或不屑于做的事情,陈江和总是愿意去尝试。

于是,他跑去找当时的印尼工业部长申请夹板生产准许证。工业部长是中将,在当地很有影响力。

中将对他当时的想法并不认同,毕竟有很多人来拿准许证建工厂,到头来都没有建成。他这么一个毛头小伙儿,怎么能建得成?

陈江和信誓旦旦地表示:“建一个夹板厂一般需要两年,我大概14个月就能建成。”

果真,陈江和仅用了13个月就建好了一个投资千万美金、用工2000人的厂子。1975年8月7日,这是一场隆重的庆典,印尼总统率领7位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剪彩。当他们拿起剪刀剪彩的那一瞬间,26岁的陈江和觉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工厂终于诞生,梦想之花离璀璨更近了一些。

工厂建好后,其运转能力比陈江和想象得好很多,工厂两三年就实现了盈利,几年下来,获利颇丰。

无论是机车铺时代,或者是夹板厂时代,陈江和所作的每个决定都离不来“远见”二字。

当夹板厂建成、投产,而且产出效益远远超过预期时,陈江和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另外一个梦想。此时的他,已经将他的目光瞄准在下一个目标之上——建造科林奇工厂。

打造浆纸王国

陈江和做夹板生意,也出口欧洲。1982年冬天,他去芬兰考察,当从汽车的车窗里看到芬兰的树林长得这么大,就问主人:“这个树到底长了多少年?”

“15到20年。”

“这棵树长到可以砍掉大概要几年?

“50到60年。”

“前人种树后人荫”,陈江和想,芬兰人栽树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用的,而当时加拿大、北欧是世界上非常知名的造纸基地,东南亚国家必须从那里进口纸张,路途遥远不说,仅成本就很高昂。而在印尼这样的热带国家,树木的轮伐期较短,只有5~6年。陈江和想,如果学习芬兰浆纸企业的技术,利用印尼有利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来建浆纸厂,应该大有前途。

在印尼开创浆纸王国的构想,逐渐在陈江和的头脑中清晰起来。他打算在科林奇建造工厂。这个想法在当时是没有人敢想,更是没有人敢去做的。科林奇当时在印尼是一个异常偏僻的地方,全都是荒山野地,常住人口不足5万人,不通电,也不通自来水。

回到印尼后,陈江和就着手开始打造自己的浆纸王国。西班牙、挪威、瑞典、芬兰、印度、菲律宾、加拿大、巴西、美国……他跑了差不多20多个国家,目的只有一个:他要去寻找一个工业化发展模式。

经过一次次实践和市场考察之后,陈江和设计出了一个崭新的一体化工业模式——“林浆纸一体化”,立足资源,高效整合资源,将企业做大、做强,并在这条路上勇敢前行。

科林奇工厂主要从事种植业,在当地几百万亩的土地上种树,就地取材,把树变成纸浆,纸浆变成纸张。而用于制浆的相思树种植周期有5~6年,且种树后的保养和肥料供给成本都很高,如果没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就会前功尽弃。但是陈江和相信这项长远投资将带给他丰厚的回报,因为他坚信只有拥有了可再生的资源,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